相信大家都讀過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和荀子曾經為人之本性善或惡作過激烈的辯論,
最後孟子以孩童入井來辯証人本性善。
當有人發現小孩失足落井,
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去救他,
而救人之前並沒有想過有無利益關係,
救人只因為人有憐憫之心,
故人性本善。
姑且不論是否完全同意他的理論,
但基本上人天生是有憐憫同類以至弱小的本性,
此點在不少動物中亦屢有發現,
例如大象群上如有某小象的母象死去,
其他大象亦會幫助照顧這小象,
希望牠能夠長大,
相信當中沒有太多的利益計算。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幫助弱小理應是天性,
可惜人類發展太快太複雜了,
人與人之間有得千絲萬維的利益關係,
為了在複雜的人類社會生存,
人變得自私自利,
虛偽和有攻擊性。
人家說做惡事等天收,
是真是假無人確定,
就算有"天"又是否會去"收"呢?
人又係咪因為怕"天收"才不去做壞事,
無"天收"就可以胡作非為?
當初說過的"良心"又是否存在呢?
人的行為應當如何是由"天"規定還是本性已有概念呢?
這問題尤如孟子的性善論,
值得細意咀嚼!
5 則留言: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或是性本惡?眾說紛紜。
然而,人從古已有忌邪之心,即使這是來自性之本善也好,是怕有報應而自我約制也好,怎樣說都是好事。
法家 人之初 性本惡
教化過 加上重典 刑法
才能克制 惡性
人對不明白不清楚的東西有恐懼是天性,
對是否有天意惡報有擔心很自然,
然這是否天生的,
還是對事物認知後才有呢?
嬰兒會否有鬼神的概念呢?
人性是天生的,
應該早在出生就有,
並非要認知後才有。
因此為善理應出於本心,
而非後知鬼神報應才為之。
我記得很久之前曾經和兄台討論過這個問題,
當時我大概說。。。
人性本無善惡之分,
然人有求之欲,
但世界物質有限,
人為生而爭奪物資,
自產生自私奸詐的行為,
物競天擇的理論,
這可在大自然生物中屢見不鮮。
故性惡論不通,
至於性善論小還可以針著,
不能下定論。
太多利益和衝突影響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