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報紙見到伊利沙伯泰來時日無多, 有點可惜, 雖然我不是他的fans, 但始終是一個年代的代表, 無論在衣著,化妝, 風格上,對那時都有不少影響.
回觀香港, 返年我們都失去了幾位有份量的idols, 好似羅文, 梅姊, 哥哥等等. 特別是梅姊, 她在舞台上真是無可比矣. 我很少崇拜偶像, 但十分後悔沒有看她最後的表演. 後來睇返vcd, 見到她唱"婚莎背後"的表情,手按住腰間, 發音震顫, 應該是好痛好痛, 但佢都繼續一步一步走上樓梯, 直至最後在最頂回頭, 出盡最後一點力說"再見"! 真真正正"生於舞台, 死於舞台".
他們不是什麼大人物, 但代表左某個時代的普及文化, 我當年情"豆"初開時(十一二年歲時, 我都還好年青啞),都是一路唱Monica, 一路"撩"女仔的. 相反如今係演藝畀新一代中, 想找一個有咁大影響力的人就十分難了!
2 則留言:
期待eason可以成為另一個經典啊~~
我都好鍾意Eason啲歌,給人自由奔馳的感覺,而且非常有感情!尢其他在舞台上表現時, 表情多多,古靈精怪,充滿個人風格.
但eason同以上數位不同,他差一點壓台感和超級星味,上台還沒有一種"zip"人的"妹"力!
或許再過六七年情況又不同了!
發佈留言